仙股横行 香港创业板指数几乎“抹零”

2023-09-15 08:00:17 55

截至9月13日,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收报25.60点,年内跌幅达近30%;距离2007年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1823.74点的历史高位,更是几乎“抹零”。有不少网友直呼,最初曾被誉为香港版“纳斯达克”的香港创业板,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现在如此惨淡?

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除了指数下跌至几乎“抹零”外,被遗忘的香港创业板更是已有32个月没有任何新股上市。最近一次有新股在创业板上市还是2021年1月,新股名为裕程物流(08489)。和这只“最后的新股”类似,股价低于1元的仙股,已经成为香港创业板的主力。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香港创业板交投冷淡,近期更有沦为“仙股”“庄股”基地倾向。不过,港股主要还是看主板。

香港创业板到底怎么了?

据悉,截至9月13日收盘,香港创业板超310只股票股价低于1港元,占比超过94%;112只股票股价低于0.1港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最便宜的个股只有0.01港元。同时,19只股票股价高于1港元,7只股票股价高于2港元,其中股价最高的为讯智海(08051),9月13日收盘价为4.09港元。

从成交额上来看,创业板的日均成交额更是“突出一个凄惨”。据港交所2023年8月数据,334只创业板个股中,只有7只月成交总额超亿元,分别是惠陶集团(08238)、维亮控股(08612)、纳尼亚集团(08607)、耀星科技集团(08446)、大唐潼金(08299)、传承教育集团(08195)和中国有赞(08083)。

从最新数据来看,标普香港创业板整体走势似乎还在下探。结合近期走势来以及流动性问题来看,暂时或难有回转的迹象。

成交量低迷不只是单方面原因 或与整个市场流动性问题紧密关联

不难发现,香港创业板成交量的低迷不仅仅只是单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与整个香港股市流动性问题有紧密的关联。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收盘,港股全市场当天成交额仅617.61亿港元,其中,735只个股出现零成交,占比超28%。今年前八个月,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为1120亿港元,同比下跌12%。另外,从年内区间成交额来看,截至9月14日,51只个股为零成交,850只个股累计成交额在1000万港元以下,占比33%。

此前,8月29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新闻公报宣布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全面审视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因素。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具体而言,专责小组将全面检视不同的内外因素,例如上市制度、市场结构、交易机制,以及研究如何扩宽市场的资金来源和流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港上市、激活产品创新及多样化,提升价格发现机制和交易效率等。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表示,港交所要持续完善交易制度,提高成交效率,缩短交易处理时间,这是改善流动性的重要措施。

但从目前香港股市整体表现来看,想要很好地处理流动性这一问题,似乎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解决投资者需求和流动性问题至关重要

根据港交所官网介绍,香港创业板为中小型企业而设,服务对象是希望通过上市集资进一步发展业务的中小型发行人,其上市要求低于主板,但持续责任与主板类似。

成立之后,香港创业板在2007年金融危机泡沫破裂后一度大跌超74%;2008年,港交所简化转往主板的程序,创业板变相成为转主板踏脚石;2009年,该指数再度大涨超过75%;但自2015年后震荡下跌,如今仅仅只剩25点;再加上香港创业板一直存在着“唱高散货”这样的骗局,让许多散户投资者丧失了信心,从创业板撤出。

一直被香港证监会痛批的“唱高散货”,一般为通过各种手段推高股价,然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散播“内幕消息”,误导投资者买入流动性低的股票,再将股票抛售套利离场。

早在今年7月11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就曾表示,香港证监会过去数年持续打击“造壳”和唱高散货活动,已让市场向更公平、更透明的方向发展,港股市场如果要继续为中小企业发挥集资功能,就必须进行改革,重拾为优质企业建立初级市场板块的初衷。

此外,香港创业板还是吸引了不少借壳上市投资者,为打击炒壳,港交所曾两度改革创业板,包括取消转板的简易程序和调高新股上市要求。今年,香港财政预算案中有一项安排与创业板改革有关,港交所将很快就此展开公众咨询。

梁凤仪称,现在是时候重新整备部署,重新聚焦于吸纳优质的小型股公司,推动相关板块可持续增长。不论对创业板采取任何改革举措,应配合发展蓬勃的小型股生态系统的愿景和路线图,借此支持小型股在创业板以至主板市场的流动性。另外,也必须先解决投资者需求和流动性的问题,因为在投资者欠缺兴趣进而导致股票流动性偏低的情况下,即使有更多公司加入,亦不大可能提升香港IPO市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