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比亚迪?还是下一个威马?蔚来汽车暴跌88%,再创历史新低

2023-03-26 08:00:36 35

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597篇原创文章

在国内这一波新能源汽车大浪潮之中,三大新势力是无法回避的,对于这三个公司,此前新能源大爆炸也都覆盖过。虽说市场将它们统称为三大新势力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但其实三个公司泾渭分明,策略完全不同,发展走势也差别很大。

 01 

性格迥异的三大新势力

相似之处还是有的:市场声量都很大,作为新势力代表,牢牢占据媒体的头条;三个公司都很能融资,这三个公司融资总额都超过了200亿人民币级别,最多的蔚来甚至超过了600亿;也都很能亏钱,各自的累计亏损也都是亏了几百亿的。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它们,汽车制造本来就是个典型的重资产行业,规模起来之前都要经历一段持续砸钱、花钱如流水、持续不断巨额亏损的过程,只不过它们砸的方向有所不同,而这也就成为各自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小鹏汽车主要砸向了技术,而且主要是软件层面的,即自动驾驶相关,这跟何小鹏出身互联网行业有关。目前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小鹏汽车明显领先于国内同行,甚至不虚特斯拉。前几年新能源汽车刚刚兴起,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就是更加智能化的时代红利,小鹏汽车就因为智能化标签登顶新势力销冠。而这两年智能化的祛魅,也就导致了小鹏汽车当下的经营困境。

蔚来主要砸品牌,通过高端车型、换电等服务体系,打造豪华车定位。客观的讲,做得挺不错的,平均30多万的销售均价,完全是比肩BBA的存在,说它创造了中国汽车的奇迹也不为过。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趋同,以及服务体系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体验变差,蔚来的豪华车型属性逐步弱化,叠加经济层面的因素,去年下半年开始,蔚来的销量也遇到了瓶颈。

虽说同属三大新势力,但跟小鹏、蔚来相比,理想汽车简直是个异类,前两者都是一来就着眼于未来,所以它们制作纯电车型,极力想跟燃油车撇开关系,想建立一套全新的体系。

但理想确实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通过极其精准的定位和强悍的产品力,硬生生砸出了“奶爸车”这个赛道,并成为这个赛道的龙头。

很多人甚至包括小鹏汽车的何小鹏都暗搓搓地将理想汽车的成功归因于定位精准,这明显是有失偏颇的,理想汽车的产品力同样不容小觑。

虽然行业观察者,尤其是各种汽车自媒体,总是嘲讽理想的汽车就是大沙发加大彩电和冰箱,根本没有什么产品力。

但这就是评论者和理想管理层的差距,理想团队深刻明白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东西,普通消费者是不懂什么技术的,跟他们说筷子悬架和五连杆之间的差别,他们根本不懂,说实话也不想懂,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空间够大,内饰有品质,动力足够,安全有保障,也就够了,如果能再省油(电)一点,那就更好了。

总之,产品力的体现除了保障安全之外,应该在消费者最容易感知的层面去下功夫,而这也是理想的聪明之处。

理想此前除了传出个别断轴事件,并没有出现太多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基本上证实了安全方面还是做得非常不错的。而在消费者感知层面,只要试驾过或者坐过理想的车的,大概率都会被吸引,而且不仅仅是奶爸群体,很多单身贵族也很青睐。

这方面的负面案例是赛力斯的问界,傍上华为大腿,虽然智能座舱表现出色,但却在中保研的安全测试中表现糟糕,引发了潜在消费者的担忧,销量也随之滑坡。

 02 

蔚来再次陷入困境

说回蔚来,新能源大爆炸首次覆盖它的时候就说,蔚来是用具备较强竞争力的车型和远超竞争对手的用户体验打造了品牌溢价。

但从今年开始,这套策略似乎有逐步失效的风险。2022年报出来了,去年公司又亏了140多亿,今年1、2月份的销量却已显颓势,尤其是一季度的销量指引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寄予厚望的ET5表现平平,每年的研发投入却依然高达几十上百亿,效果却不及预期。

市场认为蔚来未来的成长不确定性加大,表现在公司股价上就是跌跌不休,而且市值龙头地位也被理想汽车夺了过去。

当然了,现在的蔚来远没有媒体传的那么糟糕,至少绝对不可能像2019年那样一度濒临“破产”,蔚来现在账上躺着400多亿现金,足够支撑公司再烧几年。

那么蔚来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

上面说了,三个新势力风格泾渭分明,几百亿的现金分别砸向了不同的方向,蔚来主要是砸品牌,希冀砸高端品牌,然后用中低端车型走量产生利润。

这个策略并没有问题。无论是燃油车里的奔驰,用S级打出行业标杆,却用C级来疯狂收割,还是特斯拉,用modelS和modelX树立标杆,用model y和model 3来跑量,苹果其实也是这样的模式。

但这种做法有一个致命的bug:新能源汽车跟燃油车不同,它更类似于消费电子,技术变革更频繁,意味着蔚来此前技术和产品上的领先优势很难保持,为了保持领先优势,只能不断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再加上消费者体验的阈值不断提升,最终厂商疲于应付

燃油车的技术变革频率远低于新能源汽车,而特斯拉又是电动车品类开创者,很好的避开了这个bug,而蔚来虽然还在持续大量砸研发,以保持自己在技术上和体验上的领先,维持品牌溢价。但除了换电体系之外,其他环节,在内卷化越发严重的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却越来越不具备优势。

加上经济因素,消费者购车时更注重硬件和性价比等因素,而非品牌,蔚来所受影响比较大,销量也逐渐显出颓势。

其次,蔚来的野心太大,而能力却有些跟不上。

 03 

能力跟不上野心

都知道比亚迪几乎连一根螺丝钉都要实现自产,这两年又是直接起飞,再加上锂电池的紧缺,下游厂商沦为动力电池和锂矿企业的打工人,行业也开始逐步流行垂直整合,而蔚来又属于新势力中最激进的公司之一。

不只是造车,智能座舱、软件层面的自然不用说了,电机、电控系统自研,电池也要自研,甚至汽车芯片都要自研。

客观讲,在燃油车时代,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已经发展得极其成熟、完善,产业链高度分工,效率极高,极少有公司会做垂直一体化整合,因为这样非但无法提升效率,反而会提高成本,得不偿失。

只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产业供应链不够成熟,再加上技术变化非常频繁,垂直一体化的整合反而能减少来自供应商的掣肘,更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虽然不一定可以降低成本,但在行业发展早期阶段,效率才是第一要务,尤其对蔚来这种主打豪华车定位的公司而言。

但虽然蔚来野心勃勃,公司的能力却似乎跟不上野心。

要做动力电池,但现在也还没有看到明显的进展;要做中低端品牌阿尔卑斯和萤火虫,但同样还没有啥大动静;要出海,虽然已经出海了几个国家,但销量却惨不忍睹,比如今年1月份,德国市场,蔚来就卖了1台,2月也只卖了13台,当然了,这倒也不能完全怪蔚来,毕竟比亚迪同期也就卖了几十台而已.......

更不要说新车型的交付周期太长,以及出货后的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甚至近期暴露出来的一些公司管理问题,无一都说明蔚来似乎对自己太过自信了,能力明显跟不上野心。

就不说跟比亚迪相比,即使对比同为新势力的理想汽车,都显得过于飘了。

近期公司有陷入经营困难的风险,就是公司能力跟不上野心的后果。

至于蔚来后面会怎么样?

新能源大爆炸认为也不用太过悲观,客观公正地讲,在新势力中,蔚来算做的不错的,品牌也塑造的比较成功,产品研发能力总体上也很不错。

关键是未来它能否放下执念,先专注把更重要的事情做好,比如先提升公司的执行力,先集中把一款车打造成爆款再说。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