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需求持续增长,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思维品书
2023-06-18 08:00:29 46
《思维品书》
每周为您提供一份好书单
与书为友 阅见新世界
“目前储能以抽水蓄能为主,未来根据应用场景需求等驱动,会形成以电化学储能、氢气储能、抽水蓄能并举的局面。”在不久前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孙金华指出,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加持下,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发展迅猛。
2022年,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6.9GW/15.3GWh,超过过去十年装机量的总和,跃居全球第一。据统计,我国涉及储能产业的注册企业已超8万家,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或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元。
新能源汽车和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产业,号称当前全世界产业发展的两大“风口”。
同时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如太阳能、风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天《思维品书》整理了五本关于新型储能产业的书籍。希望读者通过这些书籍产生对新型储能产业的系统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储能产业的挑战与投资机遇。
《投资新型储能产业》
作者:胡宇晨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本书通过对全球各主要国家(地区)政策、储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现状、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行业驱动力等方面全面分析,为读者多层次、多角度地描绘中国新型储能投资赛道。在国内外“碳中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储能产业开始加速发展,其中锂电储能行业一枝独秀,其他多种储能技术路线日渐兴起。而在这万亿市场的迸发前夜,本书也对投资者所关注的核心命题提出了专业洞见,包括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储能产业的挑战与投资机遇、不同技术路径对比,为投资者把握中国新型储能早期投资机遇提供专业支撑。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展迅速,新型储能成为推动能源转型重要支撑。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驱动下,我国能源绿色转型 进度加速。根据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到203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到2060年将达到80%,在新能源高速发展的驱动下,电网的负担加重,储能成为 新型电力系统中必要环节。
新型储能配置灵活、响应迅速,更加适合新能源储能消纳。根据《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新型储能主要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随着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 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新型储能由于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更加匹配,优势逐渐凸显。
加之“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完成新型储能技术储备。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取得技术突破,新型电池、 大规模新型储能电站纷纷落地。“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盈利模式进一步明确。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新型储能方案》中明确指出,计划在 2025年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下降30%、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等;2022年5月,发改委、能源局首次明确 了独立储能定义,完善了新型储能相关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运行机制,指出电网侧独立储能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 附加,新型储能盈利模式逐步明确。
本书作者为长期投资清洁能源及循环经济产业的清新资本投资团队,在新型储能投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捕捉投资机遇的洞察力。这本书将为读者开启中国新型储能赛道的投资大门,相信您一定有所收获。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
作者: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对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的年度报告。我国新型储能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和模式不断拓展,书稿通过系统分析新型储能发展环境,全面梳理新型储能规模、技术、工程、产业和政策发展现状,呈现新型储能产业年度发展概貌。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储能技术可以协助克服新能源的不稳定性,提高能源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类型,目前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处于主导地位,但占比持续下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占比持续提升。在我国,强制配储是当前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地纷纷推出储能补贴政策,调动行业投资积极性。
近两年,储能产业飞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0GW,同比增长128%;从出口来看,2022年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达到3426.57亿元,同比增长86.7%,2023年第一季度出口额达到1097.92亿元,同比增长94.3%,锂离子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成为我国出口“新三样”;从投融资来看,近两年储能行业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2022年中国储能行业发生融资事件189件,同比增长64%。
未来,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安全性不断提升,电力市场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升级,储能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书分为发展环境篇、规模布局篇、技术篇、工程篇、产业篇、政策篇等,既包括理论阐述、新技术介绍,也包括工程实践和应用场景分析,力求以客观的数据、清晰的图表分析研判新型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为行业提供有益参考。
《新型储能投资经济性及电价机制研究》
作者:尹硕 尤培培 杨萌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本书对新型储能投资成本、收益等经济性问题及电价机制进行研究。
第一,分析国内外储能发展现状及相关国际经验,并进行对比分析;
第二,基于平准化成本理论构建新型储能投资成本测算模型、基于学习曲线理论构建储能投资成本预测模型,并选取锂离子电池为例,对电化学新型储能投资成本进行测算和预测;
第三,分析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新型储能收益构成,构建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新型储能投资收益模型,对我国典型省份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投资收益进行测算;
第四,基于经济学外部性理论,分析新型储能对电力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带来的外部性影响,构建新型储能综合价值测度模型,并进行了测算分析;
第五,研究新型储能电价相关理论和新型储能电价设计的原则,并对我国典型省份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新型储能投资成本疏导路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新型储能电价机制;
第六,提出新型储能投资回收策略的思路,并对我国典型省份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新型储能投资回收策略进行研究。
“十四五”是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实现“碳达峰”任务目标的关键时期,亟需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
然而,出力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在促进能源转型的同时也带来电网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隐忧,可再生能源按照电网承载能力有序接入,配套相应规模的储能装置,并纳入电网调节统一控制,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电网安全稳定问题的必由之路。
《储能关键技术及商业运营模式》
作者:华志刚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本书针对适用于电力系统的规模化储能技术关键问题和商业运营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讲述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物理储能技术、储热技术、储氢技术,旨在借鉴国外储能应用现状和产业政策环境,顺应我国能源变革和电力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提出适用于我国当前电力市场政策和能源供需特点的储能产业规划、业务布局,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个环节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当前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从试验示范向规模化、商业化推广快速迈进,掀起新一轮全球性科技与市场竞争。我国多项能源规划政策已经将储能作为重点研究和创新发展领域之一,储能技术在我国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不断清晰。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8.9GW,同比增长19%。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但同时我国储能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突出表现在:
(1)储能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储能产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在当前电力市场尚不明晰,储能多重应用价值尚无法体现;
(3)储能技术路线不明确,关键技术创新有待突破;
(4)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场管理体系缺乏规范性指导。
开发和推进储能技术应用作为新时代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和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革命的战略性支撑,对其关键技术路线和商业运营模式的梳理,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同时也是探索在新时期提升核心竞争力、挖掘新动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发展路线需求。
本书内容详实,层次分明,涵盖储电、储热、储氢等各类储能关键技术路线;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储能市场历史沿革和发展特点;实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典型项目案例全面剖析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价值和运营模式。
《电力储能技术及应用》
作者:唐西胜 齐智平 孔力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关注电力储能系统及其应用技术,凝聚了作者近年来在电力储能、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及智能电网等领域的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全书分为3篇,第1篇为概论,面向电力系统的变革性发展,分析了储能应用于系统调频、调峰、可再生能源消纳、输配电阻塞管理、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等的作用,介绍了目前典型储能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发展态势。第2篇重点介绍了电池和飞轮储能的系统构成、电网接入拓扑及其控制技术,分析了复合储能的理论基础与控制方法,以及储能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第3篇分析了基于储能的微电网双模式运行与对等控制方法,储能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平抑与调频调压特性改善的方法,以及基于储能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方法。
电力系统稳定与高效运行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能量的瞬时平衡与时空协调,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化接入显得尤为突出,而储能则是维系这种平衡与协调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多种新型储能技术逐步实用化,如先进抽水蓄能、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锂离子电池、铅碳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以及飞轮储能和超级电容器等,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技术经济特点,大大丰富了电力储能技术的内涵,也为其应用增添了更多选择。
目前关于储能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研究、示范和运营越来越多,多种储能技术及其系统正在其适宜的领域不断完善。但由于电力储能系统涉及多学科和专业,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宜的储能技术、设计合理的应用系统,并实现高效调控,是提高其技术经济性的重要保证。
本书从电力系统应用需求出发,介绍了典型的电力储能技术、系统组成、控制架构,结合储能在微电网、虚拟电厂、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平抑与调频调压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从系统设计、运行控制等方面展开分析,并给出了储能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方法。
本书旨在从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出发,为储能技术和电力系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以适宜的储能,更好的技术经济性,满足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 · tzzb@tzzw.cn
内容合作 · gaofangfang@tzzw.cn
官方网站 · www.investorchina.cn
招聘电话:17269676988
加入我们:tzzbhr@tzzw.cn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