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英伟达是怎样炼成的:市值比肩6个AMD,创始人信奉摩尔定律
2023-06-26 08:00:59 46
文|韩 湘
2023年来股价飙涨超过190%、市值越过万亿美元关口的英伟达,成了备受关注的公司之一。经常身穿皮夹克的创始人黄仁勋,和他饱受争议的管理风格也一并被曝光。但不可否认,作为土生土长的台湾人,黄仁勋30年前创立的英伟达,如今已经在AI半导体领域占据了将近8成份额,他是怎么做到的?
60岁的黄仁勋依然能够回忆起来,刚刚30岁时的1993年,他和工程师同时马拉科夫斯基和普里姆为了一份早餐套餐去旧金山湾海岸680号州际公路沿线的丹尼斯,一边喝咖啡,一边讨论创业想法的样子。
那时候他已经来美国超过20年,也已经完成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学习课业,也已经在当时知名的大型半导体企业超威半导体(AMD)公司等积累了经验。
当时的黄仁勋肯定不会知道,如今的英伟达市值将会比肩6个AMD,他的远房亲戚——AMD的CEO苏姿丰,也会给他竖大拇指。
当时的个人电脑主要通过字符串来发送指令,但以家用游戏机等为中心的三维图形时代正在到来,黄仁勋等人瞅准时机,并以“羡慕”一词的拉丁文将企业命名为“英伟达(NVIDIA)”,启动了图形处理器GPU的开发。
彼时,引领家用游戏市场的是,以任天堂、索尼等为首的日本企业,黄仁勋通过与世嘉的合作,于1995年推出了能在PC端运行“世嘉土星”游戏的图像处理器“NV1”。同年, 微软发售了Windows95操作系统,英伟达发布的NV1与微软的图形处理规则不匹配,无法发挥出原有的产品性能,导致了大量的产品库存。
直到1997年英伟达推出的第三款图像处理芯片“RIVA128”,一方面适配了微软的产品标准,另一方面也超越了竞对产品的绘图性能。以至于该处理芯片在短短的4个月内,销量即超过了100万台。两年后,英伟达售出了第1000万个图像处理芯片,2002年,售出了第一亿个。在游戏领域,英伟达彰显了它的存在感。
另外,黄仁勋一直秉承着“忽视客户”和“摩尔定律”两大法则。数智研究社发现,黄仁勋一直认为用户、客户和企业经营者相比,无法预见技术进步的时机和周期,在创业初期,黄仁勋的英伟达没有做过任何的市场调研。
数智研究社认为,这和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所秉持的“用户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手机是最好的,我们造出来,卖给他们就行”。这一点上,黄仁勋有着“乔布斯式”的判断和觉悟。
同时,黄仁勋十分信赖作为半导体行业经验法则的“摩尔定律”,通过提高晶体管的数量,提高性能并降低价格。追求技术极致的黄仁勋知道,想要向巨头们推销高级货,对方大概率会因为预算问题而拒绝。但对于技术和性能的极致追求,让英伟达趟出了一条近百家竞争对手没有走出来的路。
在数智研究社看来,英伟达的成功还与他的“代工”思维有关,英伟达与世界最大代工企业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谈判,从1998年起开展合作至今,成为半导体设计、代工这一分工模式的缔造者。要知道,当时的英特尔在芯片制造和设计两方面均统治者半导体行业,但英伟达将所有的力量集中在芯片设计上,成功实现了单点突破。可以说没有台积电,就没有今天的英伟达。
在2012年AI图像识别大赛前,英伟达的GPU产品们核心应用在游戏领域。在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GPU训练出人工智能“AlexNet”,并以明显优势夺冠。这一人工智能产品证明,并行处理多个数据的GPU可以大幅提高AI的性能。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拥有高性能GPU产品优势的英伟达再次为世人瞩目。
我们大多数人所熟悉的是,黄仁勋还给由马斯克和奥特曼于2015年在旧金山成立的OpenAI公司成立初期提供GPU。在2022年11月,OpenAI推出的对话式AI产品“ChatGPT”风靡全球。在中国,包括百度、腾讯、华为、科大讯飞、商汤、360和昆仑万维等公司,都在一哄而上开发类似产品。但截至目前,效果平平,反倒股价暴涨引领整个大盘。
如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AI产品需要大量的GPU等构成的数据中心来学习文本、视频和音频等各种语义材料,全球所有公司开发的生成式AI产品都需要英伟达生产的GPU这一基础设施运行。数据公司Statista的数据显示,到2028年,GPU等AI用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亿美元左右。
没有英伟达,就不会有现在生成式AI的风靡,也不会有大模型的疯狂……在6月中旬,英伟达市值首次突破了1万亿美元关口,成为美国仅次于苹果、微软和亚马逊的第四大企业。彭博亿万指数也显示,黄仁勋的身家也突破400亿美元关口,从年初至今涨幅将近有3倍之多。
很明显,如今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永恒的辉煌。黄仁勋一直认为,科技行业每10年就会出现一轮大洗牌。在当前地缘政治局势下,下一个十年的英伟达,困难将会比现在多得多。
本文由数智研究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