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硅智能招股书,藏着AI制药红与黑

2023-06-30 08:02:09 51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AI毫无疑问是当下最火的概念,甚至有投资者直言,目前的股市完全是依靠AI撑着。现阶段,AI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内容创作领域,AI制图、AI撰稿、AI编程是各家公司主攻的方向,不过这远非AI技术的终点,高大上的AI制药就一度被视为下一个资本风口。 6月27日,AI制药公司英硅智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如果一切顺利,那么英硅将成为首家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AI制药公司。AI制药这一火热的概念终于要向市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了,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新兴事物呢?它是否会像A股中的AI公司一样刮起一阵AI制药风潮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英硅智能招股书为范本,从四个思考问题出发,深度剖析AI制药这一产业的投资机会。   01 医药公司or技术平台?

 
在英硅智能招股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去为公司在研管线进行铺垫,并着重强调公司的核心管线ISM001-055已经进入临床2期,有望成为first in class药物。除此之外,英硅智能还为投资者列出了许多其他早期研究项目,清一色的都是产业前沿的蓝海靶点。 图:英硅智能在研管线,来源:招股书 这样的做法与众多创新药企别无二致,很容易让投资者产生疑问,英硅智能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难道它也是一家专注于前沿靶点的创新药企?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给出明确的答案:英硅智能确实在孵化创新药,但这却并非其核心价值,它核心的价值依然是AI驱动的药物发现平台。 英硅智能的研发团队共有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治疗药物管线开发团队,由联席CEO任峰领导;其二则是AI平台开发团队,由公司创始人兼CEO Alex Zhavoronkov领导,公司AI药物发现平台的构建就是由这个团队执行的。 从营收角度分析,英硅智能2021年收入为471.3万美元,而2022年就达到3014.7万美元,同比暴增539%。这样的营收趋势并不符合创新药特征,而更像是卖服务的CRO公司,只不过由于业务仍处于孵化阶段,因此仍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费用。 图:英硅智能营收,来源:招股书 基于此,英硅智能的投资逻辑应该更倾向于注重规模的CXO公司,而绝非搏爆款的创新药公司。在英硅智能的未来发展中,规模都将成为坚定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02 为何要做自研药物?  

既然英硅智能主要是卖服务的,那么它又何苦去烧钱搞自研药物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广告效应。医药产业是一个极为严谨的行业,而研发又是一个失败率很高的环节,稍有不慎就会价值清零,因为欧美大公司是并不愿意轻易将研发交给AI制药这样的新技术。 由于AI制药商业模式主要是售卖服务,因此想要取得商业化的成功就必须向客户证明自身的价值,这与很多内容创业行业的逻辑是一样的,先有内容再谋变现。在鲜有订单需求的情况下,英硅智能唯一破局的方法就是通过自研去向市场证明自身的AI制药技术是能够帮助药企进入到临床阶段的。 核心管线ISM001-055正是英硅智能所打出的最佳广告。从靶点发现到提名临床前候选药物,英硅智能只用了18个月,投入了260万美元,这样的速度是远高于行业4.5年提名至临床的行业平均水平的。同时,英硅智能将其推进至I期则仅耗时9个月,这一速度也明显快与行业。 正是基于ISM001-055的成功,英硅智能才逐渐俘获更多客户,促使其营收由2021年的471.3万美元飙升至2022年的3014.7万美元。对于英硅智能来说,ISM001-055能否成药其实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获得了大药企的足够信任,不能成药是情理之中,能够成药则属于锦上添花。 不要用创新药思维去衡量AI制药,这不是AI制药公司的业务主线,同时也不会影响它的核心价值。
03 AI会改变医药产业吗?  

AI将改变这个世界,这已经成为市场中的一种主流观点,那么AI是否也会改变目前的医药产业呢?既会改变,也不会改变。 从ISM001-055的案例不难看出,AI制药能够大幅缩短药企临床前阶段的研发时间,降低前期研究所耗费巨大的人力和材料成本,直接推选出最符合要求的候选药物。基于AI优秀的归纳推理能力,在分析实验数据优化药物研发环节有着明显的优势。利用AI算力优势,物理层面演绎分子结构从而加速筛选优化先导物。 图:AI与物理计算的区别,来源:健康界研究院 但这种加速却不是无限的,因为药物研发是无论如何不能跳过临床阶段的,即使临床前研发的再快,能够真正进入临床阶段的潜在药物也是少数,远不是部分投资者想的AI颠覆产业的逻辑。 医药研发领域是并不缺乏想法的,真正导致研发进度缓慢的原因在于临床阶段所遇到的困难。很多化合物在药物研发早期疗效很好,但进入临床阶段却无效甚至有很强的副作用,尤其针对于人体的试验,是无法通过AI进行模拟的。 越是到临床后期,随着参与试验患者数量的增加,药企的研发费用会呈指数级增加。好想法并不一定等于好药物,验证每一个想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这注定了创新药研发的艰难。像华领医药、德琪医药都是一个很好的想法,甚至已经成药,但它们却并没有获得资本的认可。 基于此,AI制药固然会增加化合物筛选的速度,但却无法改变临床阶段进展缓慢的问题,因此根本谈不上所谓的颠覆。

04 AI制药该如何定位?  
应该如何看待AI制药公司呢?我们认为它更像是CXO赛道的一环,AI技术的出现将会加快药物临床前阶段的研发进度,因此主要会影响临床前CRO公司的价值。  图:药物研发流程示意,来源:塔夫茨药物开发研究中心 但这种改变的天花板却并不高,甚至它可能只占到整个药物研发的很小一部分。这也导致我们虽然看好AI制药这个赛道,但它却并不会成为颠覆产业的存在。 不过,AI制药也并非没有价值,因为它能够明显缩短临床前研发所用的时间,这对于创新药来说是很关键的。众所周知,专利是创新药的护城河,一款创新药物能够有怎样的营收表现,专利独占期是很关键的因素。 如ISM001-055将平均4.5年的临床前研究缩短至18个月,这就为药物最终上市增加了3年的专利保护期。此外,ISM001-055还获得了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又能够获得7年的潜在市场独占期。也就是说,AI制药对于医药产业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创新药的专利期可能会变得更长,创新药的价值也将变得更大。 如果这种效果被进一步放大,那么大型创新药企或将增加对于临床前期CRO环节的投入,会让AI制药获得比现在临床前CRO企业更多的市场,但也仅限于此。临床试验的设计、适应症的选择,这些研发后端的事情是无法通过AI去解决的。 对于AI制药,投资者必须思维清晰,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技术,但却并非颠覆医药产业的技术。投资者可以看好这样的新兴技术,但同时也必须谨防短期投机所造成的产业过热的情况,AI制药没有看上去那么美。(作者:林药师)
· 产业地图 · 百济神州 | 恒瑞医药 | 君实生物 | 信达生物 

再鼎医药 | 复宏汉霖 | 先声药业 | 康方生物
药明康德 | 药明生物 | 贝达药业 | 诺诚健华

亚盛医药 | 康宁杰瑞 | 荣昌生物 | 基石药业

迈瑞医疗 | 联影医疗 | 华大智造 | 长春高新

爱尔眼科 | 固生堂 | 时代天使 | 海吉亚医疗

绿竹生物 | 巨子生物 | 绿叶制药 | 金域医学
京东健康 | 平安好医生 | 叮当健康 

智飞生物 | 云南白药 | 华东医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